大悲咒是推动观音信仰的一个有力媒介,唐、宋时记载许多诵大悲咒获得奇妙的感应。
宋代知礼所以制作《大悲忏法》,很可能是受了唐代以降大悲咒盛行的影响,这部忏如此受欢迎的主因,是源于它提供了中国人崇拜观音的一个宗教仪式。
参加大悲忏法会
一九九六年一月我在台北时,参加了北投农禅寺的「大悲忏法会」。或许因为当天是星期五下午,来参加的五百多名信众大部分都是女众,年龄层大约是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左右,有些人还带了小孩子一起来参加。虽然在场的男众显然只占少数,还不到一百位,但在年龄上则较为一致,约二十岁到四十岁左右,大多是大专学生与社会人士。法会从下午两点到四点,历时约两小时。根据农禅寺与在市区的安和分院所排定的活动时间表,平均每个月都举行两次大悲忏法会。通常,法会举办的时间,也会为了方便信众参加而稍加更动,有时是在下午,有时则在晚上,同时也会选择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其中一天或周末举行。当我询问圣严法师这样的拜忏仪式为何会举办得如此频繁时,他的回答是:「这是因为中国人与观音特别有缘。」大悲忏法会受欢迎的情形,当然不只限于农禅寺与其分院,事实上,在台湾、香港、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社会的道场,都较其它的法会更常定期举办。
大悲忏的仪式是由一位法师—「忏主」所主持,引导大众一起唱诵节录自《千手千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经文(《大正藏》 no.1060 ), 此经又略称《千手经》, 是由婆伽梵达摩( Bhagavadharma )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至显庆五年(650-660 )间译出。参加这次法会是一次令人感动的经验,在两个小时内,悠扬的梵呗旋律,以时而缓慢、时而轻快的节奏交替着,身体也持续地变换各种不同的动作,大众或站或拜,有时长跪约十几分钟后又再起立,整个仪式的高潮是诵二十一遍大悲咒与忏悔罪障。 台湾与其它地方大悲忏仪式的进行是根据清代( 1644-1912 )的忏本,它是出自于较长且繁复的《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法》),这部行法最初是由宋代的知礼( 960-1028 )所编写 (1)。
镰田茂雄一九七三年在香港也观察到相同程序的大悲忏仪式(镰田 1973 )。早在宋代之前,知礼尚未编写出这部忏仪时,大悲咒便已广受欢迎,各行各业的人会因不同的目的来念诵礼拜。但是它在宋代以后,不再只是一种神奇的咒语而已,知礼为大悲咒的唱诵提供了救世观与制度化的基础。从此以后,人们必须到佛寺里参加仪式的举行,并在僧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陀罗尼所带来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利益,这也难怪在这部重编于清代而今日仍使用的忏仪中,知礼的名字被列在诸佛菩萨的名号之后,一同受人礼敬。
现今大悲忏的仪式
相较于知礼的原作,现今大悲忏的版本大大地简化了许多。今日的仪式,一开始先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紧接着以香华供养,再来是一段白文,解释行此仪式的缘由。这段白文直接引自知礼所编写的版本:
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间重愆,缠 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辩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接着是顶礼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正法明如来、大悲咒、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与其它诸大菩萨,摩诃迦叶与其它无量无数大声闻僧。大众在称念各名号之后,顶礼一拜。而在这一段落的最后,在礼拜护世四王、江海神、河沼神、药草树林神、山神、地神、宫殿神、舍宅神等之前,知礼的名字也被称念。礼拜之后,则开始唱诵《千手经》的精华部分:
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盘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之后,大众称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名号各十遍。接下来另一段经文是描述观世音菩萨对佛陀说明所发之愿: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
「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往下则是诵大悲咒二十一遍。诵毕后,大众长跪,念一段忏悔文,此段文中有一部分是由知礼所写:
比丘某甲等,与法界一切众生,现前一心,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以智明,上等佛心, 下同含识,无始暗动,障此静明,触事昏迷,举心缚着。平等法中,起自他想,爱见为本, 身口为缘,于诸有中,无罪不造,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戒破斋、毁塔坏寺、偷僧祇物、 污凈梵行、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如是等罪,无量无边,舍兹形命,合堕三涂,备婴万苦。复于现世,众恼交煎,或恶疾萦缠,他缘逼迫,障于道法,不得熏修。今遇大悲圆满神咒,速能灭除如是罪障,故于今日,至心诵持,归向观世音菩萨及十方大师,发菩提心,修真言行,与诸众生,发露众罪,求乞忏悔,毕竟消除。唯愿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千手护持,千眼照见,令我等内外障缘寂灭,自他行愿圆成,开本见知,制诸魔外,三业精进,修凈土因,至舍此身,更无他趣,决定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忏悔之后,接着大众归命礼敬三宝。仪式结束前再称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千光王静住佛、大悲咒、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总持王菩萨。
当我紧跟着仪式的进行,并试着跟上时常变换的行仪时,我不禁注意到在坛场后方墙角有一排装满水的容器,大小不一的塑料瓶都是由参加的信众带来,并要在法会之后带回家的。有人告诉我,这些水因为受了法会加持的力量,变成有治病疗效的「大悲水」。这样的信仰,可追溯到宋代或更早之前。自清代起,诵大悲咒与《心经》已是中国寺院内早晚课诵的一部分;而上述的大悲忏法会也是庆祝观音「诞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分别在三个日子举行(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大悲咒与《千手经》受欢迎的程度,也可以由信徒自行将这二者印刷成小册子赠予寺院,在结缘书区处处可见的情形获得证明。
大悲忏提供了崇拜观音的宗教仪式
大悲咒无疑是推动观音信仰的一个有力媒介,唐宋时记载了许多诵大悲咒之后获得的奇妙感应。这不禁令人好奇地想要追问,到底大悲咒与《千手经》为什么及如何能在长久以来大受欢迎?它毕竟只是许多赞扬观音的密教经典中所提到的陀罗尼之一。虽然另一部经《请观音经》早先因天台宗四祖智顗大师的提倡而大受欢迎,但这种情形并未延续到宋代之后。即使在宋代之前,《请观音经》中的三段陀罗尼,便似乎没有很多僧人持诵,更别说像大悲咒一样受到一般人的欢迎了。因此,虽然也有与知礼同时并相从甚密的遵式( 963 -1032 )根据这部经所作的忏仪,但此忏仪并没有流传下来。(2)
所以,我认为宋代知礼所以制作《大悲忏法》,很可能是受了唐代以降大悲咒盛行的影响,这个仪式一旦成形后,便是推动大悲咒与《千手经》流行的另一个重要管道。这部忏能如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源于它提供了中国人崇拜这个原本外来密教神祇的一个宗教仪式。知礼与遵式同是天台宗的大师,在编写忏仪时,他们都忠实地承续了天台的传统典范,这个典范最初成形于智顗大师的《法华忏仪》之中(《法华三昧忏》的仪式)。之后,在天台九祖湛然大师的《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中,更详细地为《法华忏仪》作了十部分的补充(镰田 1973:283; Stevenson 1987:475 -476 )。 知礼将念诵大悲咒容摄于天台传统思想与仪式架构之下,使得这个原本密教的仪式得以成熟化( domesticated )。
首先,我将提出自唐代以至宋代,大悲咒日渐受欢迎的证明;然后,提出宋人何以对这密教经典感到兴趣的原因;最后,我将分析知礼的忏仪。我希望证明知礼依据天台宗传统所作的忏仪, 在陀罗尼「熟悉化」( domestication )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因此促成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转变为中国的大悲观世音。在宋代,千手观音能获得普遍的了解,当归功于大悲咒与以诵大悲咒为中心开展的忏仪所受到的广大欢迎。而这一特殊形象的观音,祂的盛名也促使了妙善公主传说的产生,中国人因此认为她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第一部密教经典《请观音经》很受天台宗法师们的喜爱,天台大师智顗独重视此经, 并且依据它提出了四种三昧行仪的最后一种—非行非坐三昧( Stevenson 1986:50;Donner and Stevenson 28: 275-280 )
版权所有:大悲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