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化缘已是常见的现象,而他们在化缘时会手拿钵,这是他们化缘的工具,也是他们的一种修行。托钵其实是有深意的,师兄若对托钵不是很了解,那么可以看看托钵的详解,这样师兄对托钵会有更深的认识。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托钵的详解吧!
托钵乞食是比丘的正命活动,当个比丘应尽可能过托钵生活。这个信念是我对比丘的生活了解与认同。我们在泰国受戒时,戒师就叮咛要天天托钵。我们在泰国有六次托钵,回来台湾,第一天我就邀戒兄去托钵。无论我在市内、山上、乡下,都会想到以托钵维生,当然有时不方便或不用托钵。
乞食的行为,几乎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不管短期或长期的乞食。佛陀及其弟子的托钵乞食,已不是单纯地跟随乞者的足迹,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已有众多的修道者、行脚者过乞食的生活。佛陀发现乞食生活颇适合自己及僧团,就以乞食为主的方式活命,而称呼自己的弟子为“比丘”,它的原义就是“乞士”。现在跟随佛陀修道足迹前进的比丘,也应遵循这条古老的活命方式。或许有人会说,国情不同,乞食不适合中国、台湾。这是不对的。凡事都有开头,慢慢就可形成一股街头的施受风气。事实上,古今中国或台湾都有托钵僧,他们还是可以天天乞得食物,天天活命。比丘若不托钵,去搞生产事业,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其实是邪命食,会萎缩佛教慧命。
依我的经验,每次上街托钵一二小时的行程中,都能获得食物,这是承佛福荫及施主乐意布施,以及过去台湾乞者及托钵僧曾有行乞活动,使得我的托钵获得回应。
在乞食中,很多人都有布施金钱的习惯,若要收取金钱,一次行乞经常有两三百元以上,超过一餐所值。施主若要施钱,我会说,只乞食物。有时会告诉施主可去购买食物。若附近有卖食物,施主通常会买食物供养,若在不容易买到食物的地方,施主坚持要供养,就默默接受金钱。在泰国也有一些信徒供养金钱。以比丘戒来说,捉持、保存金钱是犯戒的、不清净的,但因为我自己还有存钱,就不方便拒绝金钱供养,直到我把金钱舍尽,就断然拒收金钱。托钵不收金钱,施主会有更大的恭敬与热情供养食物。乞得的食物,水果、饼干、饭菜、果汁、水可能都有,但也可能偏某一两样,而维生的主食饭菜反而没有,若在同一地区长期托钵,经慢慢宣导,可改变施主施食的习惯。另外关于荤素的问题,大部分施主知道出家人是素食者,若有询问,回答:“我是素食的”,即可。
托钵是依他为活,不能预期谁会布施或得到什么食物,对食物取得的无常性会有深刻的体验。而色身受苦(如赤脚、炎日、下雨等),比常人有更多机会观察与突破对肉体的执著。收受虔诚的供品会受到感动,正可活络感受、正观感受生灭而舍弃黏著。对乞食应持平常心,空钵满钵都当作精进的动力。“比丘入村乞食不得,还即作是念:我身体轻便,少于睡眠,宜可精进坐禅经行。……乞食得足便作是念:我今入村乞食饱满,气力充足,宜勤精进坐禅经行。”(《长阿含经》,大正1.55中)
比丘托钵,不纯粹是乞食。托钵时赤脚,袈裟覆肩,袋装著钵露在身前,内心是寂静、庄严,正念现前,守护六根,安详地走著,这身妙行就有身教的作用,佛陀及其弟子这样在街头走著,就感动很多人。施主施食给修道人,让他能活命一天,自己也得到布施乐,是一项庄严的宗教活动。比丘有责任天天去主持这项静默的弘法活动(若有人问法当然可以回答)。古德以为乞食有种种利益,如:破我慢、易养易满、知足知量、摄受众生、使众生善根现前、对众生起平等心、省事修道、顺佛教行……等。佛陀要出家弟子托钵乞食,是有很大的智慧,唯有托钵僧才能体会及继承佛陀这项遗产。
以上就是托钵的详解,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托钵的介绍,师兄要多去看,多去了解,这样不但能知道托钵的意思,也能知道托钵的意义。
版权所有:大悲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