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而四种三昧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四种三昧所讲述的内容也是有深意的,并且也有一定道理,所以师兄在了解四种三昧时要认真。而且在四种三昧中是有常坐三昧的,只不过有些师兄对这方面不了解,所以想看看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为了对常坐三昧有个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四种三昧之常坐三昧的详解吧!
常坐三昧,又名“一行三昧”。语出《文殊说般若经》与《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说般若经》卷下说:
“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常坐三昧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禅坐的方法进行修止观,不行不卧不住。采用的是克期取证的方式,以九十日为一期限,专心坐禅,制心一处。修法时或口念佛号,专心一致,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心意与诸佛相应;或作观想,心意集中于观照的一念,谛审中道法界之理,以此了达迷悟不二,凡圣一如的境界。具体的身、口、意三业修持在《摩诃止观》中,智者说:
“方法者,身论开遮,口论说默,意论止观。身开常坐,遮行住卧,或可处众,独则弥善。居一静室,或空闲地,离诸喧闹,安一绳床,旁无余座。九十日为一期,结跏正坐,项脊端直,不动不摇,不萎不倚,以坐自誓,胁不住床,况复尸卧,游戏住立?除经行、食、便利。随一佛方面,端坐正向,时刻相续,无须臾废。……口说默者,若坐疲极,或疾病所困,或睡盖所覆,内外障侵,夺正念心,不能遗却;当专称一佛名字,惭愧忏悔,以命自归。与称十方佛名,功德正等。所以者何?如人忧、喜、郁、悱、举声歌笑、悲笑则畅。……意止观者,端坐正念,蠲除恶觉,舍诸乱想,莫杂思维,不取相貌,但专系缘法界,一念法界。系缘是止,一念是观。”
这种禅法,南北朝时颇为流行。约在梁陈之际出现的《大乘起信论》就把“一行三昧”看作是众多三昧的一种。中唐以后,宗密把“一行三昧”等同于“真如三昧”,将之视为一切三昧法的根本。智者把一行三昧列在四种三昧之首,显然也是将之作为一切三昧的根本,只是,智者的常坐三昧,更侧重从止观的角度来解读及行持。
版权所有:大悲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