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七章 阿难的回答,终于引出首楞严!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花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秖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阿难对于佛所提出的“心目何所在”的问题,潜意识中感觉到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因此在回答的时候,不但把所有众生都拉来陪绑,甚至还挑战性地把释迦牟尼佛也拉了进来,他回答说:“佛啊!据我所知,一切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众生,不管是十种异生中的那一个,全部都有一个识心在身体里头;而我所能够看到的眼睛,就连佛也是一样,你的犹如青色莲花一样的眼睛也都是在你的脸上。因此我说:作为眼睛这样的根,这样的器官,存在于我的脸上,而我的心则在我的身体内部。”
阿难在这里所提到的十种异生,是佛对于所有众生形态的一种归纳,在佛经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后认为,一切众生,都不外乎属于这十种生命形式:一卵生,经过父母亲代产卵形成生命,而后孵化出壳才能真正成为独立生活个体之类,比如鸡鸭等;二胎生,在父母亲代精卵会遇形成生命后,需要在母体子宫内成胎孕育至形态基本完整才出生之类,比如马牛等;三湿生,在温暖湿润之地才能够完成出生成长之类,如蚊蝇等;上述三类,都是需要父母亲代的结合才能产生下一代;四化生,没有任何依托,毫无凭借地,突然在业力的作用下出生,如地狱众生、天界众生等;五有色生,这里专指色界四禅天之众生;六无色生,这里专指无色界四空处之众生;七有想生,这里专指三界九地中除第四禅无想天之众生外,其余一切之众生;八无想生,这里专指无想天之众生;九非有想生与十非无想生,则指的是非想非非想处之钟声。为什么叫做异生呢?因为所有的众生,都不断地造着各种各样的业,然后在各自业力的作用下,领受各种不同的异熟果报,每一个众生都各有差异,因此称作异生。十种异生,也就代表了所有众生的意思。
其实,现在我们看来,佛所说的这种对生命形式的划分,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并不是绝对的截然科学划分。比如说,蚊蝇,它们在父母亲代交合产卵,开始具有了个体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属于卵生,虽然这个卵,并没有鸡蛋鸭蛋那样明显的大小个头,和相对比较坚硬的蛋壳;然后在合适的温度和水分的滋润孵化下,破卵而出的,并不是蚊蝇,而是他们的幼虫,需要在水池或者粪坑中不断成长,然后从一个虫子的样子,蛹化,之后再破蛹而出,才能够成为成虫,也就是我们所厌恶的蚊子和苍蝇,从这个样子变化的方面来说,似乎也可以归为化生。用我们人来分析,情况就更加复杂了:人的父母亲代,首先是产生了精卵细胞,两者在合适的温度和温润环境下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就已经开始了独立生命了,这好像有卵生的意思;但是这个受精卵离开了母体却不能存活,因此要在母亲的子宫内在胎胞的保护下,在羊水的包围中,逐渐发育成为一个胎儿,这又有湿生的意思了;因为在胎儿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刚开始的每一个胎儿,全部都是男女两套生殖器官同时完整具备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才在基因的作用下,其中一个性别的生殖器官才会退化,从而让这个胎儿具有纯洁的性别,当然过程中还有鳃和尾巴的出现和退化,这些又是化生的意思了(如果退化过渡,或者不完整,就会造成性发育异常,石女、两性畸形等);最后在足月之后,从母胎出生出来,这绝对又是胎生了。
因此说,我们在阅读佛经的时候,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佛所说的一切全部都是绝对的真理,连一个字都不能改变;而是应该考虑到佛在世的时候,整个印度的文化和科技水平,来分析佛所说的话语,如何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去领会。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佛对于整个人类和周围环境乃至宇宙空间的认识,绝对是最顶尖的,无人能比的。(或者换一句话来说,我们可以认为佛是根据当时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讲授基本上能够被当时的人们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修法,在一定的时候,适当地提高一下而已,这也是属于随缘应化、观机度教嘛!)但凭佛把所有众生都摆在了一个绝对平等的位置上门,说他们都是含灵,都是有情,都是众生,都可以成佛,就已经完全说明,佛真正的是一个大成就者,是人天中最尊贵者。
在阿难的回答中,所有的众生,心都在身体内部,而眼睛都在脸上。这不对吗?谁敢说我的眼睛在桌子上,在空中,反正就是不在我的脸上?!是我的心,那当然只能属于我,而属于我的,必然不会离开我,况且是我的心呢,当然就在我的身体里喽。这样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我想大家也会认为阿难的这个答案合情合理。
可是,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出来过,佛的问题,是一个很大很深的坑,这个坑,可以装下所有的众生。这个坑就是:心、目的概念。
首先,心和目这种概念,在佛的究竟意义上的见地中,仅仅是个名词而已,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心和所谓的目,如来说心,即非心,是名心;如来说目,即非目,是名目。在佛的究竟意义上的心和目,不存在任何的实法,只是为了方面交流和沟通,而说有心存在,有目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佛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回答,直接棒喝喝茶去即可。
可是阿难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佛也不指望阿难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在佛的这个问题中,是假设了这个名词概念所对应的存在,看看阿难是否在降低了要求的情况下,跟得上来。
可从阿难地回答中,我们非常明确的知道,阿难真的是差得很远,他甚至都没有把心和如来藏、阿赖耶、第八识等建立联系,也没有和末那、六根识等联系起来,而是直接把心和眼睛当成了活生生的人体结构的一部分。因此,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直接回答了眼睛在脸上,心在身体内。也就是说,在阿难的实际中,他对心恰恰是最迷糊的,他那么多年的多闻,根本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
佛听了阿难的回答,暗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小子啥都不知道。我还是得慢慢引导他。”佛就对阿难说:“阿难,你现在正坐在讲法堂中,那么你说一下,花园树林在那里?”阿难心想:“佛今天是怎么啦?怎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刚刚问我眼睛在那里,现在又问我树林在哪里?这么简单的问题,把我当成三岁小孩子了。”心中虽然这么想,但阿难还是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我和佛,以及这么多的大众,现在都在这个精美的精舍讲堂中,这个讲堂位于祗树给孤独园中,那些树木就在精舍讲堂之外。”
佛又问他:“那么,阿难,你在这个精舍中,往外望出去的话,首先看到的是什么?”阿难回答说:“因为我在精舍之中,因此当我向外望去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佛威严的身体,然后看见了各位在座者,然后才看见了精舍外面的树林。”
佛接着问阿难:“阿难,你能够看到树林,到底你是怎么看到的?因为什么才看见的?”阿难回答说:“当然是因为这个讲堂的窗户打开着,因此我才能坐在讲堂里面,也能远远地看见外面的树林啊!”
经过这几个往来的问答,佛已经彻底清楚了阿难的问题根源,并且已经把坑挖得更深了一些。为了给阿难一些安慰,佛先没有对阿难上述这些答案给与评论,而是伸出手来,在阿难的光头上慈爱地抚摸着。这个抚摸,隐含的意思,就是阿难的回答我不满意,但是阿难实在是所有众生的代表啊,虽然他们什么都不懂,作为佛,还是要尽量引导他们解脱,不能让他们产生失望自卑的心理,摩摩顶,安慰安慰,加油啊,阿难!
可是,在我们一些人的心中,对摩顶,简直有着条件反射般的羡慕,哎呀!那是佛啊,佛给阿难摩顶了,佛给阿难灌顶了,阿难这下子可是得到好处了,他会不会马上就变得不一样了呀?大家不要觉得我这是在耸人听闻,的确有很多汉族人,对于被藏传佛教上师摩顶,抱有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情感,认为通过这个动作,可以达到很多目的,比如说一下子增加智慧,增加福气,以后不再倒霉,不再生病,甚至功力大涨,一下子可以开天眼,见神见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摩顶这个动作,仅仅是上位者对下位者表示喜爱,或者安慰,或者鼓励,或者容忍,或者假意惩罚的一种传统动作,就向汉族人老人拍拍小孩子的头,长辈拍拍年轻人的肩膀一样,不要产生神秘感。
佛在给与阿难安慰后,就对阿难和在座的所有人说:“刚才阿难不是希望我能够讲讲十方佛最初成佛方便的嘛,经过我对阿难那几个问题的了解,我发现阿难的反应,和你们大家的反应,实在不容乐观。接下来,我就要把最秘密的法门告诉大家,这个法门,是一种三摩提,是一种三昧,一种定,而这种定,名字就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王’;通过修习这种定,就可以圆满具足一切所应修行的动作,也就是说只要修习了这种定,就不用再做别的什么修行行为了。因为这种定,本身就是十方如来最为殊胜、至高无上、超越了其他所有法门的修行道路。你们可要仔细跟随我的开示,听下去。”
佛在这段话中,透露出来一个非常珍贵的信息,那就是虽然佛说了很多的修行法门,所谓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六度万行等一切法门,其实都比不上今天所要宣讲的首楞严;这个首楞严,已经含摄了所有的修行方法和效力,甚至更要殊胜。只要能够深入这个法门,把这个法门走到究竟,就一定能够像十方如来一样成为圆满佛陀。
另外,从下文中的整个开示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佛所认为的最秘密、最殊胜的法门,其实还是要通过反复的论辩思维才能确认的,而这个论辩思维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定的过程,没有一个不思不想傻傻地枯坐的一个定。因此,千万不要走上了枯坐顽空之定,以免沉沦愚痴难以解脱;同时最高深的法门,当然不是那些烧香磕头所能够比拟的,也不是整天嘴里呜隆呜隆念个不停就是学佛了。最直接的,就是按照佛将要进行的思辨过程,跟随着,深入下去就是了。
众人听到佛将要将十方如来最核心的机密在这里讲述,都安安静静地等着佛正式开始这个千载难逢的开示。
版权所有:大悲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