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鸠摩罗什将其意译为“思维修”,指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唐玄奘将其意译为“静虑”,意思是“宁静安详的深思”。“禅那”只是多种“三昧”中的一种。“三昧”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等持”、“定”等。是指精神集中,思想专注。如《大智度论》卷5所说:“善心一处不动,是名三昧。”因此,“禅”或“禅那”本是佛教各派普遍奉行的一种修行方法,并不为禅宗所独有。
禅宗是隋唐时期创立的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诸宗派中影响最大、传播范围最广、流传时间最长的一个。禅宗之所以以“禅”命宗,是因为它以禅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活动。但禅宗之“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禅定”。事实上,从禅宗的实际创始人六祖慧能始,反对坐禅入定的传统方式,提倡活泼的禅风,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倒成了禅宗的典型风格,因此,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或“心宗”。又因此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土初祖,故亦称达摩宗。菩提达摩于北魏末活动于洛阳,倡“二入四行”之修禅原则,以《楞伽经》授徒,被奉为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到弘忍立东山法门,为禅宗五祖。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惠能(亦称慧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神秀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等;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后来惠能的弟子神会先后在南阳、洛阳大弘南宗禅法,批评北宗“师承是傍,法门是渐”,南宗遂成为禅宗正统,流传天下,北宗禅数代后即告衰亡。相传南北二宗之争,始自五祖弘忍选嗣法弟子。神秀作偈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忍以为未见本性。惠能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忍以为得其禅之心要,故密授法衣,认可其嗣法地位。以后北宗主拂尘看净之渐修;南宗主张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认为舍离文字,直探心源,闻言当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才是修禅正途。其禅法可概言为无所住而生其心,即由定发慧,定慧等学。惠能所着的《六祖坛经》为禅宗的代表着作,其所依经典有《楞伽经》、《金刚经》等。
惠能弟子中最负盛名的是南岳怀让(677~744年)与青原行思(?~740年)。另有神会居洛阳荷泽寺,创荷泽宗,被尊为七祖。门下有磁州智如、益州南印等。怀让住南岳衡山,创南岳系。青原行思住江西吉安,创青原系。怀让弟子道一(709~788年)尊称马祖。其门下怀海影响最大,称洪州禅。怀海弟子有黄檗希运、沩山灵{右。希运门人义玄(?~867年)在河北镇州创临济宗。灵佑与其弟子仰山慧寂(807~883年)创沩仰宗。行思门下石头希迁(700~790年)一系数传至洞山良价,再传至曹山本寂,师徒共创曹洞宗。希迁另一弟子天皇道悟数传至义存(822~908年),其门下师备之再传文益(885~958年)创法眼宗,住金陵清凉寺;师备同门文偃(?~949年)住韶州云门山,创云门宗。晚唐至五代,禅宗发展极盛。两宋之后,儒道释三教合流,禅宗风格略变。大量“公案”、“诵古”文字着述问世。宋代,临济宗中又分出方会(992~1049年)所创之杨岐宗和慧南(1002~1069年)所创之黄龙宗。元明之后,禅净合流形势大成,禅宗衰微。禅宗传入朝鲜始于神秀门下之新罗僧信行(704~779年),所传为北宗禅。马祖门下之道义则将南宗禅带到朝鲜(820年)。越南禅宗最早为天喜禅派,为从僧璨受禅法之毗尼多流支(?~594年)所创。南宋时,日僧荣西在天台山受法,禅宗临济黄龙派随之传入日本;南宋末中国僧人东渡日本又传去杨岐禅法。13世纪初日僧道元又将曹洞禅法带至日本。稍晚从百丈怀海受禅法之无言通创无言通禅派;后更有黄龙系(一说云门系)的草堂禅派(11世纪)和临济系的竹林禅派(13世纪末)等。
版权所有:大悲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