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一二三六、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诵偈赞说处天宫中才能得快乐,佛陀告诉他诸行无常,寂灭乃为真乐。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告诉佛陀说:
「不住在天上的难陀林,终究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住在忉利天宫中,可得到天帝的名称。」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你这小童子,如何得知阿罗汉所说的真理呢?
世间一切现象都是无常,这些都是会生灭之法;
生起的既然又会消灭,要把生灭都成为寂灭才是真正的快乐。」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六经注释:
1、难陀林:即忉利天之欢喜园。
2、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天主名释提桓因,宫殿在须弥山顶。
3、童蒙:小孩子。
一二三七、本经叙说有一天子不赞成佛陀执着于教化众生,佛陀告其以哀悯故,常教授众生。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就诵偈说:
「断除一切钩锁的束缚,释迦牟尼您已经没有家累了,
可是大沙门您却执着于教化,对此我不赞美称善!」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一切众生之类,都是互相缠缚而不得解脱;
如果是有智慧的人,那一个能不怜悯他们呢?
成正觉的善逝,就是因为哀悯他们的缘故,所以常去教授众生们;
哀悯一切众生,这是阿罗汉之法所应有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七经注释:
1、钩鏁:音ㄍㄡ ㄙㄨㄛˇ。钩,或作「钩」。鏁,同「锁」字。弯曲的锁链。
2、是法之所应: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经此处作「罗汉法应尔」。
一二三八、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认为人时时皆有惭愧心,佛陀则认为有惭愧心者稀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常习惭愧之心,这是人们时时会有的事;
如此就能远离一切的恶业,犹如顾鞭便快跑的良马一样。」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常习惭愧之心,这样的人实在很少;
如此就能远离一切的恶业,犹如顾鞭便快跑的良马一样。」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三九、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认为虽不习正法,长时后心亦能觉悟;佛说应习正法,才能得证。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对佛陀说:
「不习近正法,乐着于各种邪见,
昏沉睡眠而不自觉悟,经过长时间后,他的心自能觉悟。」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专心修习正法,远离不善之业,
如此灭尽烦恼的阿罗汉,于此险恶之世,他的心也是平等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九经注释:
1、彼天子说偈问佛:比对别译本及南传,此句应作「彼天子而说偈言」。
2、「不习近正法……长劫心能悟」: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四经此偈作「不善知己法,好欲习他法,是名睡不寤,有时必得寤。」
一二四O、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认为若依法善调伏,不随诸邪见,虽着于睡眠,亦能随时悟;佛陀则答以究竟愚痴无知,乃能度世恩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如果能依法善调伏自己,不随从其它的邪见,
虽然仍是贪着于睡眠,但还是能随时得到证悟。」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如果能依法调伏自己,也不随从其它的邪见,
仍要彻底地灭尽愚痴无知后,才能度越世间的恩爱。」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O经注释:
1、「以法善调伏……则能随时悟」: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五经此偈作「不善调于法,依止于异见,是名睡不寤,有时或得寤。」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以迷于法故,引入于异教,深眠彼不醒,今正彼醒时。」南北所传三经差异颇大。
2、「若以法调伏……能度世恩爱」:别译杂阿含经作「于法善调顺,不依止邪见,度爱之彼岸,佛知已涅槃。」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则作「因以不迷法,不入于异教,彼等正证知,以平行不平。」
一二四一、本经叙说佛陀告一天子,漏尽阿罗汉即使说有我、我所亦无妨。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如果证阿罗汉的比丘,他自己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
一切烦恼都已灭尽,只持此最后一次的身体,
他是否可以记说『有我』,或者记说『我所有』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如果证阿罗汉的比丘,他自己应做的事都已做好,
一切烦恼都已灭尽,只持此最后一次的身体,
即使记说『有我』,或者记说『我所有』,也是无妨的。」
当时,那位天子又诵偈问说:
「如果证阿罗汉的比丘,他自己所应做的事已做好,
一切烦恼都已灭尽,只持此最后一次的身体,
但是他的心却依于我慢,而记说『有我』,
以及记说,『我所有』,是否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如果已经远离我慢,不再有我慢心理,
超越我、我所有的话,我就会记说他为灭尽烦恼的人。
此人对于那个我、我所有,心里已永远不会执着了,
他善解世间的名字,只是以平等心,随顺世间而说那些假名相罢了。」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一经注释:
1、我慢:恃我而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2、「善解世名字,平等假名说」: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六经此处作「随顺世俗故,亦说我非我」;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此世巧称呼,唯依惯例称」。
一二四二、本经经意与前经相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如果证阿罗汉的比丘,已灭尽一切烦恼,只持此最后一次的身体,
他是否会讲说『有我』,或者讲说『我所有』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如果证阿罗汉的比丘,已灭尽一切烦恼,只持此最后一次的身体,
他也是会讲说『有我』,或讲说有『我所有』的。」
当时,那位天子又诵偈问说:
「如果证阿罗汉的比丘,他自己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
已灭尽一切的烦恼,只持此最后一次的身体,
他如何讲说『有我』呢?说什么是『我所有』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如果证阿罗汉的比丘,他自己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
一切烦恼都已灭尽,只持此最后一次的身体,
他会说我的烦恼都已灭尽,也不会执着于『我所有』,
因为他善解世间的名字,只是以平等心,随顺世间而说那些假名相罢了。」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四三、本经叙说罗睺阿修罗遮障月亮,月天子跑去祈求佛陀解困,佛陀乃诵咒偈迫使阿修罗王舍月而回。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罗睺阿修罗王遮障了月天子。当时,众月天子们都很恐慌,他们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诵偈祈求佛陀说:
「现在我们礼敬您这位最殊胜的觉者,您能解脱一切的障碍,
我们现在遭遇到苦恼,所以跑来归依您!
我们这些月天子,归依善逝您,
希望佛陀您能哀悯这世间,为我们解除阿修罗的遮障!」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破坏一切的黑暗,光明遍照虚空,
今毗卢遮那的清净光明显现了。
罗睺阿修罗!你应该避开虚空,赶快把月亮释放出来。」
罗睺阿修罗,立即舍去月亮而回,
全身汗流浃背,心里极惶恐而不自安稳,
神志昏乱,就像个罹患重病的人一样。
那时,有位名叫婆稚的阿修罗,他看见罗睺阿修罗那么快速地舍月而回,便诵偈问说:
「罗睺阿修罗啊!你舍弃月亮为什么如此快速呢?
你那威神之体,为什么都流汗,就像罹患重病的人呢?」
罗睺阿修罗诵偈答说:
「因为瞿昙念诵神咒偈语,不赶快舍弃月亮的话,
我或许头部会破裂成七块,遭受濒临死亡的痛苦。」
婆稚阿修罗又诵偈说:
「佛陀出世是难得未曾有之事,能使世间得到安稳,
他念诵神咒偈语,能使罗睺阿修罗舍弃遮障月亮。」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当时,月天子们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二四三经注释:
1、毗卢遮那:又作毗卢舍那,华译为遍一切处,是光明遍照一切的意思,又是佛的真身││法身佛的通称。
2、飞兔:借指月亮。
一二四四、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言自己已无母、妻、子之坚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您有族本吗?有转生族吗?
有否与您共相属的呢?要怎样解脱系缚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我没有族本,也没有转生族,
与我共相属的已永断,如此解脱一切的系缚。」
当时,那位天子又诵偈问说:
「什么叫做族本呢?什么是转生族呢?
与我共相属的是什么呢?坚缚是什么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母亲就是世间的族本,妻子就叫做转生族,
在一起的儿子就是共相属,爱欲就是坚缚。
我已没有族本,也没有转生族,
共相属的也没有了,这样就叫做解脱坚缚。」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真好啊!您已没有族本,没有转生族也是很妙的,
真好啊!你已没有相属,真妙啊!您已解脱了坚缚。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四经注释:
1、「为有族本不……云何解于缚」: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卿有茅屋否?如何无有巢?如何无继系?如何脱系缚?」茅屋即借指母,巢即借指妻,继系即借指子,系缚即借指渴爱。
一二四五、本经叙说佛陀独一而住,不忧不喜,不为不乐所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释氏优罗提那塔这儿。
那时,世尊新剃除须发,于后夜时结跏趺静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用衣服覆在头上。
当时,在优罗提那塔边有天神住在那儿,那天神放出身上的光明,遍照整个精舍。他问佛陀说:「沙门您在忧愁吗?」
佛陀告诉天神说:「我有遗失什么吗?(为什么要忧愁呢?)」
天神又问:「沙门您是在欢喜吗?」
佛陀告诉天神说:「我是有得到什么吗?(为什么会欢喜呢?)」
天神又问:「沙门您是没有忧愁也没有欢喜吗?」
佛陀告诉天神说:「是的!是的!」
当时,天神就诵偈说:
「您是已远离一切烦恼了呢?还是没有欢喜呢?
为什么独自一人住着呢?不会被不快乐所破坏吗?」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我已得解脱无烦恼,也没有什么欢喜;
不快乐不能破坏我,所以独自一人而住着。」
当时,那位天神又诵偈问说:
「您为什么能无烦恼呢?为什么能没有欢喜呢?
为什么独自一人住着,不会被不快乐所破坏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知烦恼会生欢喜,欢喜也会生烦恼,
如果没有烦恼也就不会有欢喜,这个真理,天神你应当要护持。」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真好啊!您已没有烦恼,真妙啊!您也没有欢喜,
真好啊!您独自一人居住,而不会被不喜乐所破坏。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神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五经注释:
1、非不乐所坏: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九经此句作「不为不忍乐,之所覆蔽障」;或于本经他处作「不为彼不乐,之所覆蔽障」。
一二四六、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言断除贪欲应如利剑害、头火燃之紧急;佛陀告其断除后身也应如此。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犹如被利剑所伤害,也如头面被火燃烧一样的紧急,
断除贪欲之火也要那样急切,要以正念而求远离。」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譬如被利剑所伤害,也如头面被火燃烧一样的紧急,
断除未来再受生此身也要那样急切,要以正念而求远离。」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六经注释:
1、「断除于后身,正念求远离」: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十经此处作「念觉之比丘,应勤思方便,而断于边见,及以吾我见。」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则作「舍身见比丘,正念于出家」。
一二四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出离痴惑丛林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被众天女所围繞,她们就如女吸血鬼一样;
在此痴惑的丛林里,要怎样才能出离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要以正直平等为道路,远离恐怖的方向,
驾乘寂默的车子,以忆持正法为密覆的幢盖,
惭愧为长缰,正念为羁络,
智慧为善驾驭的车夫,正见做为前导。
如此美妙的车乘,无论男女若能乘坐,
就能走出这生死的丛林,获得安乐之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第一二四七经注释:
1、毘舍脂:女吸血鬼。
2、縻:缰绳。
3、羁络:马络头。
一二四八、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若能拔除爱欲根本,则能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人们有行、住、坐、卧四轮,及眼、耳、鼻、口、大小便道九门,全都充满着贪欲。
就如大象深陷于污泥中,要如何才能够出离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断除爱喜的长系,以及贪欲等恶业,
拔除了爱欲的根本,才能正向那安稳之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八经注释:
1、四轮九门:四轮,指行、住、坐、卧四威仪。九门,指身体上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及大小便处。
一二四九、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欲息世间诸勤求,应舍家出家,以断贪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告诉佛陀说:
「在赖咤盘提国里,有很多经商贾客,
他们个个都是大富,财宝充足,然而各人还是努力去争求财富,
以各种方法想去求得财利,就像那燃烧炽盛的火焰一样,
由于有如此争胜的心里,所以欲贪就四处奔驰不止。
究竟要怎样才能断除贪欲,以息止世间的汲汲营求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当要舍离俗家,出家而不执着于家,妻子及财宝也都应舍弃,
同时舍弃贪瞋痴而出离于欲,成为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有正智而心灵得到解脱,这样就能灭尽爱欲,息止各种营求。」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九经注释:
1、赖咤盘提国: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领国剎帝利」;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三经则作「罗咤国」。
一二五O、本经叙说有一天神为解除商人的贼难,而以偈问,商人中有一优婆塞,如法说偈,善于记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在过去世时,拘萨罗国有五百位商人,他们驾乘着车子同伴而行去谋生,走到一处旷野中。在旷野里有五百个贼人随在他们后面追赶着,想趁机抢劫他们的财物。当时,这旷野中有一位天神,止住于路边。
这时,那位天神如此想着:我应当走到那些拘萨罗国众商人处,对他们问些义理,如果那些商人喜欢我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的话,我就应当运用方法,使他们都能得到安稳,脱离盗贼的劫难;如果他们不喜欢我的问题,我就像其他的天神一样,放弃帮助他们。
当时,那位天神如此思考后,就放出身上的光明,遍照那些商人的车队,并诵偈问说:
『是谁于他人觉悟时睡眠呢?又是谁于他人睡眠时觉悟呢?
有谁能了解这个义理?有谁能为我解说呢?』
那时,商人中有一位敬信佛、敬信法、敬信僧的优婆塞(居士),他一心向佛、向法、向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对于佛已离疑,对于法、僧已离疑,对于苦、集、灭、道也都已离疑,彻见四圣谛,得证初果。他在商人队伍中和众商人们同伴而行。那位优婆塞于后夜时端坐思惟,系念在前,对于十二因缘做逆与顺的观察,所谓因有此事的缘故,所以就会有此事;因为此事生起的缘故,所以就会有此事的生起。所谓缘于无明而有妄行,缘于妄行而有业识,缘于业识而有名色(六根未具之胚胎),缘于名色而有六入处(六根),缘于六入处而有觉触,缘于觉触而有感受,缘于感受而有爱欲,缘于爱欲而有追求执取,缘于追求执取而招感未来的果报,缘于有未来的果报而致使有未来的受生,缘于有未来的受生,也就会有老、死、忧、悲、恼苦,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集起;同样地,如果无明息灭,那么妄行就会息灭;妄行息灭,那么业识就会息灭;业识息灭,那么名色就会息灭;名色息灭,那么六入处就会息灭;六入处息灭,那么觉触就会息灭;觉触息灭,那么感受就会息灭;感受息灭,那么爱欲就会息灭;爱欲息灭,那么追求执取就会息灭;追求逐取息灭,那么就不会招感未来的果报;不招感未来的果报,就不会有未来的再生;没有未来的再生,那么老、死、忧、悲、恼苦也就会息灭,就像这样,如此纯粹大苦的结聚就息灭了。
当时,那位优婆塞如此思惟后,就唱诵诗偈说:
『我于他人觉悟时睡眠,我于他人睡眠时觉悟,
我解知这个义理,能为人解说。』
当时,那位天神就问优婆塞说:『怎样叫觉醒时的睡眠者呢?怎样叫睡眠时的觉醒者呢?你为什么能解知这个义理呢?你为什么能解说呢?』
当时,优婆塞就诵偈答说:
『对于贪欲、瞋恚、愚痴,都能舍离对它的欲愿,
这种灭尽烦恼的阿罗汉,有正智而心灵得到解脱;
像他那样就叫做觉悟,而我对他来说,就是还在睡眠。
不知是由因而生苦,以及苦恼因缘的集起,
也不知对这一切苦,将它灭尽无余。
又不知有正道,能正确地趋向息灭苦恼之处,
像这样的人就叫做在睡眠,而我对于那些人来说,
就是一位觉悟的人。
我就是如此于他人觉悟时睡眠,如此于他人睡眠时觉悟,
如此地善知它的义理,如此地能为人解说。』
当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真奇啊!于他人觉悟时睡眠,真妙啊!于他人睡眠中觉悟,
真好啊!能解知它的义理!真美啊!能为我解说。
久远以来,至今乃见诸位法兄弟的到来,
由于你恩力的缘故,能使所有商人大众,
得免于盗贼的劫掠,你们可以随着道路安乐地离去了。』
就像这样,众比丘啊!那些在拘萨罗国泽中的所有商人们,便都能安稳地从旷野里走出去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五O经注释:
1、第一无间等果:即初果。
2、「彼则为觉悟,我于彼睡眠」:言于彼得阿罗汉者而言,我只证初果之人,仍为睡眠者。
3、「斯等为常眠,我于彼则觉」:言不知四圣谛的人是为常眠,而我已证初果,已知四圣谛,故对彼不知者而言,我乃是位觉悟者。
4、「久远乃今见,诸兄弟而来」: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四经作「久来不见法兄弟,今得相见大欢悦」。
一二五一、本经叙说有一优婆塞与人会坐时,极力毁呰欲,然而自己回家时却耽于五欲中,天神见之,乃诵偈教诫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在过去世时,海洲上有一位优婆塞到其他优婆塞家聚会坐谈。他极力诋毁『欲』,如此说:『这欲是虚妄不实,为欺诳之法。就像那幻化之术,欺骗小婴儿一样。』可是他回到自己家里,却纵情于色声等五欲之中。这位优婆塞家有位天神住在这里。当时,那位天神如此想着:这位优婆塞不殊胜,所行也不善,在其他优婆塞家会坐群众中,他极力诋毁欲,如此说:『这欲是虚妄不实,为欺诳之法,有如在欺骗小婴儿一样。』可是他回到自己家里,却纵情于色声等五欲之中。我现在应该启发他,使他觉悟。于是就诵偈说:
『你在大众聚会中,极力诋毁欲是无常的,
可是你自己却沉溺于爱欲中,就如牛只陷于深泥一样。
我观察那大会中,所有的优婆塞们,
他们都是多闻而明解正法,能奉持净戒的人;
你看见他们喜乐正法,而讲说欲是无常。
为什么自己却纵情于五欲中,不能断除贪爱呢?
为什么你还喜乐这世间,畜养妻子眷属呢?』
当时,那位天神如此这样地开导觉悟那位优婆塞后;而那位优婆塞也如此这样地觉悟后,便剃除须发,穿著袈裟法衣,正信佛法,不执着于家,而出家学道,精勤修习,终于灭尽一切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五一经注释:
1、海洲上: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五经作「输波罗城」。
一二五二、本经叙说给孤独长者至王舍城遇见佛陀,皈依佛陀成为优婆塞,并答应回国为建精舍之经过。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寒林中的丘冢间。
那时,给孤独长者因为有一些缘故而来到王舍城,就居住在一位长者的家中。夜晚时,他看见长者告诉他的妻子、仆役、工作人员说:「你们全部都起来,赶快破柴燃火,炊饭作饼,调制各种美味,并庄严堂舍吧!」
给孤独长者看见后,这样想着:今晚这位长者所做是为了什么呢?是要嫁女儿或娶媳妇吗?还是要宴请宾客、国王、大臣呢?如此思考后,就去问长者说:「你今晚所做是为了什么呢?是要嫁女儿或娶媳妇吗?还是要宴请宾客、国王、大臣呢?」
当时,那位长者回答给孤独长者说:「我不是要嫁女儿或娶媳妇,也不是要邀请国王、大臣,我只是想要迎请佛陀和比丘僧们,准备供养他们而已。」
当时,给孤独长者听到从未曾听过的佛陀名字后,内心非常欢喜,全身一切毛孔都感到舒畅愉快,就又问长者说:「为什么叫做佛呢?」
长者答说:「有一位沙门瞿昙,是释种的子弟,他于释种中剃除须发,穿著袈裟法衣,具有正信,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已证得无上的正等正觉,这样就叫做佛。」
给孤独长者说:「怎样叫做僧呢?」
那位长者答说:「如果婆罗门种姓剃除须发,穿著袈裟法衣,相信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跟随佛陀出家;或者是剎帝利种(王族)、毗舍种(商贾)、首陀罗种(农民)的善男子们也剃除了须发,穿著袈裟法衣,正信佛法,不执着于家,见佛陀出家而跟随他出家,这样就叫做僧。我今天就是要迎请佛陀,以及现前的僧伽,才施设这些供养的。」
给孤独长者问那位长者说:「我现在可以前往拜见世尊吗?」
那位长者答说:「你暂且住在这里,等我邀请世尊来到我家,你在这里就可以和他见面了。」
那时,给孤独长者就在这夜里至心念佛,因此得以安眠。天犹未亮,忽然他看到光明之相,以为天已亮了,就想走出屋子,行向城门。他来到城门下,夜才二更(中夜),城门还未打开││依王家的常法,为了等待远方使命的来往,到初夜尽了(夜晚十点),城门才关闭;等中夜尽了(夜里二点),才又打开城门,使行人能及早往来。
这时,给孤独长者看见城门打开了,他这样想着:一定是夜晚已过,天亮了,所以城门被打开。于是他就乘此光明之相走出城门,出到城门外后,那光明之相便立即消失了,又恢复了黑暗。给孤独长者内心感到很恐怖,全身毛发因此而竖起。想着:莫非是有人及非人,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想恐怖我吗?于是便急着想走回去。
当时,城门边住有一位天神。此时,那位天神就放出身上的光明,从城门一直到寒林丘冢间,光明普照,并告诉给孤独长者说:「你且继续向前走,就可得到殊胜的利益,千万不要退回去!」
当时,那位天神就诵偈说:
「拥有良好的马百匹,黄金满百斤,
骡车及马车,各自拥有百辆。
将种种珍奇贵重的宝物载在这些车子上,
在过去世里曾种下善根的人,才能得到这样的福报。
如果有人能以敬重的心,向着佛陀行进一步,
那么他所得功德的十六分之一,也胜过前面为善福报之上。」
「所以,长者啊!你应当继续前进,千万不要退回去!」于是就又诵偈说:
「雪山的大龙象,用纯金来装饰它,
把这头巨身长大牙的象布施给他人,
也不及于向佛福德的十六分之一。」
「所以,长者啊!你应当赶快前进,去获得大福利,不可退还。」又诵偈说:
「金菩阇国的美女,有一百位之多,
用各种奇妙的珍宝,以及璎珞来装饰她们,
把这些美女用来布施予人,也不及行向佛陀一步所获功德的十六分之一。」
「所以,长者啊!你应当要赶快前进,去获得那殊胜的福利,不可退回去。」
当时,给孤独长者问天神说:「贤者啊!你是什么人呢?」
天神答说:「我就是摩头息揵大摩那婆先,过去是长者的善知识,往昔曾经对舍利弗尊者与大目揵连尊者生起信敬心,由于这样的功德,现在得生在天上,主掌这个城门,所以告诉长者您:『只应当继续前进,千万不要退回去!继续前进可得到福利,不可退回去!』」
这时,给孤独长者这样想着:佛陀出现于世间,这不是一件小事;能够听闻正法,这也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天神来劝我前进,前往拜见世尊。当时,给孤独长者就循着光明,直行到寒林的丘冢间。
那时,世尊正走出房子,在露地里经行,给孤独长者遥见佛陀后,就去到他的面前,以俗人的礼法恭敬问讯说:「怎样呢?世尊啊!您能安稳睡卧吗?」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婆罗门入于涅槃,这样就能常保安乐;
不染着爱欲,就可达到完全的解脱。
断除一切的希望欲求,调伏炽燃的心;
内心得到寂静止息,寂静止息就能安稳的睡眠!」
当时,世尊就带领给孤独长者进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系念住。这时,世尊就为他说法,给予示教照喜。世尊所说的内容是诸法无常,应当要布施的福事,有关持戒的福事,生天的福事,以及爱乐于欲、欲的祸患、出离于欲,远离的福事。
给孤独长者闻法后,见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越一切疑惑,不是由于他说而生信,也不是由于他说而得度,他已入于正法、戒律之中,心灵得到无所畏惧。于是他就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礼,右膝跪地,恭敬合掌告诉佛陀说:「我已得度,世尊!我已得度,善逝!我从今天起,尽一生的寿命,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成为一位优婆塞(居士),愿您证知我!」
当时,世尊问给孤独长者说:「你叫什么名字?」
长者答佛陀说:「我名字叫须达多,由于我经常布施救助那些孤贫困苦人家的缘故,所以大家都叫我为给孤独。」
世尊又问说:「你家住在那里呢?」
长者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家住在拘萨罗国,城名叫舍卫,希望世尊您能来舍卫国,我将会尽形寿供养您衣服、饮食、房舍、床卧、随病的汤药。」
佛陀问长者说:「舍卫国那边有精舍吗?」
长者答佛陀说:「没有,世尊!」
佛陀告诉长者说:「你可在那儿建立精舍,好使众比丘往来居住之用。」
长者告诉佛陀说:「只要世尊您愿来舍卫国,我将会建造精舍僧房,好使众比丘往来居住之用。」
当时,世尊静默地接受了邀请。
那时,长者知道佛世尊已静默地接受邀请后,便从座席起来,向佛陀顶礼后离去。
第一二五二经注释:
1、寒林:弃死尸之林。
2、 :音ㄅ一ㄥˇ索饼,即今之面条。
3、夜始二更:此指中夜而言。
4、「善良马百匹……过前福之上」: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六经此处作「假使马百匹,载满众珍宝,并及百金人,以持用布施,如是展转施,遍满阎浮提,如是功德聚,以用为一分,不如有一人,发心向佛所,举足行一步,十六分中一。」叙述内容有异。
5、金菩阇国:印度十六国之一,意译可爱,位于印度河西边。原系果名。其国人面似果形,故名,多美女。约今阿富汗斯坦地方。
6、「世尊为其说法……远离之福」: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佛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为乐。」
7、须达多:给孤达长者名字,意译作善施、善施者。
一二五三、本经叙说给孤独长者往生天上后,再回来拜见佛陀,并诵偈赞叹佛法及舍利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给孤独长者疾病命终后,受生于兜率天,成为兜率天子,他这样想着:我不应久住在这里,我应该前往拜见世尊。如此思考后,就如一位大力士屈伸手臂的短暂时间内,从兜率天上隐没,而显现于佛陀之前,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当时,给孤独天子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于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给孤独天子就诵偈说:
「在这祇桓精舍的林园里,有大仙人(佛陀)的僧伽居住,
而诸法之王(佛陀)也住在这里,更增加我的欢喜心!
深信净戒之业,以及智慧才是最殊胜的寿命,
依此才能净化众生,而不是依于族姓及财物。
具大智慧的舍利弗尊者,有正念而常寂默,
居于幽静之处修习远离,是建立胜业良友中最为第一。」
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隐没不见了。
那时,世尊在夜晚过后,走入僧众中,铺好坐具,坐于大众之前,向众比丘说:「在昨夜里,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来到我住处,向我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诵偈说:
『在这祇桓精舍的林园里,有大仙人的僧伽居住,
而诸法之王也住在这里,更增加我的欢喜心!
深信净戒之业,以及智慧才是最殊胜的寿命,
依此才能净化众生,而不是依于族姓及财物。
具大智慧的舍利弗,有正念而常寂默,
居于幽静之处修习远离,是建立胜业良友中最为第一。』」
当时,阿难尊者告诉佛陀说:「世尊啊!依我对世尊所说的了解,那是给孤独长者往生到天上后,回来拜见世尊您。而那位给孤独长者生前对于舍利弗尊者,是极为敬重他的。」
佛陀告诉阿难说:「是的!是的!阿难啊!确实是那给孤独长者往生天上后,回来拜见我。」
当时,世尊由于舍利弗尊者的缘故,就诵偈说:
「一切世间的智慧,唯如来的智慧除外,
拿来和舍利弗的智慧相比,也不及于他的十六分之一。
如舍利弗的智慧,那是所有天人悉数合起才同等的智慧,
拿来和如来的智慧相比,也不及如来的十六分之一。」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五三经注释:
1、「诸王亦住此,增我欢喜心」: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七经此处作「法主居其中,我今生喜乐」,由此对照可知,「诸王」乃指诸法之王,亦即「法主」。
2、「深信净戒业,智慧为胜寿,以此净众生」: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信戒定慧业,正命能使净」。
3、「大智舍利弗……初建业良友」: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智慧舍利弗,寂然持禁戒,空处乐恬静,最胜无伦匹。」两相对照,可知「初」,即是第一之意。建业,指建立胜业而言。
一二五四、本经叙说旷野长者由于生前见佛、闻法、供僧不厌足,故命终后得生于无热天。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旷野精舍里。
那时,有一位旷野精舍的长者疾病命终后,受生于无热天(色界四禅第六天)。他往生那个天界后,便这样想着:我现在不应久住在这里,而不去拜见世尊。如此思考后,他就像一位大力士屈伸手臂那么短暂的时间内,从无热天隐没,而显现于佛陀面前。
当时,那位天子的天身委落于地,无法自立,仿佛酥油渗于地一样,无法自立。同样地,那位天子的天身极为细软,自己无法维持站立。
当时,世尊告诉那位天子说:「你应当变化为欲界粗大的身体,站立于地上。」
当时,那位天子立即变化自己的形体,成为欲界的粗身,站立于地上。于是,天子向前顶礼佛足,然后退坐一边。
这时,世尊告诉那位手天子(天子名)说:「你这位手天子啊!原来在此人间受生为人身时,你所受持的经法,现在再忆念时都能不忘记吗?」
手天子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原本所受持的经法,现在还是都没有遗忘。原来我受生于人间时,听闻正法,有不尽听闻到的,现在我也能忆念,就如世尊的善说一样。世尊您说:『如果人于安乐处,能忆持正法的话,就不会是痛苦处。』这是真实不虚的话。就像世尊您在这阎浮提世间,被种种杂类的四众弟子所围绕,而为他们说法,那些四众弟子们听闻佛陀的说法,便都能奉行;我也如此,在于无热天上,为众天人于大会中说法,那些天众们也都能受持修学。」
佛陀问手天子说:「你原来在人世间时,是由于对那几种法受持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才得以受生到那无热天中的呢?」
手天子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是因为对于三法受持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于身坏命终后,才往生到无热天上的。是那三法呢?就是由于我拜见佛陀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身坏命终往生到无热天;由于我对于听闻佛法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身坏命终往生到无热天;由于我供养众僧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身坏命终往生到无热天。」当时,手天子就唱诵诗偈说:
「拜见佛陀不自满足,听闻佛法也不自满足,
供养于众僧,我也未曾知足过。
我就是如此受持贤圣的正法,调伏悭吝贪着的垢秽,
对于上述三法不自知足,所以才往生到无热天上。」
当时,手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五四经注释:
1、旷野精舍: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八经作「旷野园第一林中」;南传相对经文则作「舍卫国祇园。」
2、「彼天子天身委地……不自持立」:汉译南传大藏经增支部相对经文此处作「诣已,于世尊前,虽想伫足而立,却惟有沉陷而不能站立,犹如将酥油或胡麻油灌注于砂时,随即沉渗入而不住;正如是,哈它卡天子于世尊前,虽想伫足而立,而唯陷沉,却不能站立。」此位天子之名,本经称作「手天子」,别译杂阿含经作「首天子」,汉译南传大藏经则作「哈它卡天子」。
一二五五、本经叙说无烦天子与佛谈及得解脱生于无烦天之七比丘,以及自己生天因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无烦天子(色界四禅第五天),容色非常美妙,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往生到那无烦天,得到解脱的七位比丘,
他们的贪欲、瞋恚已灭尽,超离了世间的恩爱。
是谁度越一切疾流,度脱难度的死魔军呢?
是谁断除了死魔的绳缚,永远地超离烦恼的驾轭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优波迦尊者,以及波罗揵茶尊者,
弗迦罗娑梨尊者,跋提尊者、揵陀叠尊者,
还有婆休难提尊者和波毗瘦 尊者,
这些比丘们,他们都已度越一切疾流。
他们已断绝死魔的绳缚,度越那难度的死魔军;
断绝死魔的绳缚,超越了诸天的驾轭。
你所说的是非常深奥的妙法,所知晓的是寻常人难以理解的事,
以如此善巧方便来询问深奥的义理,你究竟是什么人呢?」
当时,那位天子就诵偈告诉佛陀说:
「我是证得阿那含果的人,现在受生于无烦天上,
所以能够知道这些已得解脱的七位比丘,
他们都已灭尽贪欲、瞋恚,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世尊又诵偈说:
「眼、耳、鼻、舌、身,以及第六意入处,
还有那名(精神)与色(物质),都应灭尽无余。
能知道这些法,而已得到解脱的七位比丘,
他们对于有(存在)的贪爱都已灭尽,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这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过去世时,我是住在鞞跋楞伽村中。
我的名字叫难提婆罗,从事制造那些瓦器的工作,
我是迦叶佛的弟子,在家受持优婆塞(居士)法,
恭敬供养父母,离欲而修学梵行,
那七位比丘世世都是我的善友,我也是他们的善知识。
这些大士们,过去世时都很融洽地在一起,
善能修治身心,现在都只持着这最后一次的身体了。」
那时,世尊又诵偈说:
「是的,你这位贤士,就如你所说的,
过去世时有一鞞跋楞伽村,有位名叫难提婆罗的人,
他是迦叶佛的弟子,在家受持优婆塞法,
恭敬供养父母,离欲而修学梵行,
往昔这七位比丘都是你的善知识,而你也是他们的良友。
如此这些正士们,过去世时都很融洽地在一起,
善能修治他们的身心,现在都只持着这最后一次的身体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五五经注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念诵网